女子肿瘤位于脑干,治与不治陷“两难”
神经电生理监测”助脑科手术完美进行
“先是发现脑子里长了血管瘤,后来又查出脑室肿瘤,全家都为我担心、遭罪,我自己更是天塌下来一般”。日前,在湖北省中山医院(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)神经外科一病区,正准备办理出院手续的中年女子对笔者讲到,接着她又说:“幸亏中山医院大夫医术高超,坚定了我们接受开颅手术的信心,手术效果让我的亲戚朋友都很惊讶。”
经了解,这位39岁的患者吴女士,5月初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,检查发现:颅内多发动脉瘤,其中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为此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。医生为她进行了介入责任动脉瘤栓塞术。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合并第四脑室肿瘤,介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办理出院,建议1个月后返院再次行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。一个月后,她为治疗四脑室肿瘤再次入院。
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:患者肿瘤位于第四脑室,位置深在,和脑干、小脑等重要结构粘连紧密,脑干为人的生命中枢,控制人的意识、呼吸、血压、体温、四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等,手术中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,甚至生命危险。跟随前来的家人犹豫了,患者年纪这么轻,如果手术不成功,以后可怎么办啊?可手术却不能不做,肿瘤位于生命中枢,随着病情进展越往后拖越危险,真是陷入“两难”。经审慎研究,该科主任李俊教授决定采取开颅肿瘤切除术,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,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,最大程度的保留功能,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,手术获得圆满成功。
(图左 李俊主任)
据李俊教授介绍,“术中电生理监测”可监测手术中处理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,避免术中手术操作对周边重要结构的损伤,术后无并发症,患者恢复良好。他讲到,众所周知,颅脑功能区手术一旦误伤,将会产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,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,甚至危及生命。他指出,过去对于累及中央区及颅脑重要功能区(肢体运动、感觉、言语、生命中枢等区域)的病灶,大部分神经外科医生根据影像学避开重要功能区切除,仅作部分切除,或者干脆采取保守治疗,这部分病人的预后较差,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对较高。
李主任强调,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患者对术后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。因此在脑重要功能区病灶切除术中,有必要采用合理的监测技术以在术中最大程度地保护该区,及早的监测到神经功能变化,术中可有效减少医源性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,减少手术并发症并尽可能地全切病灶。(通讯员:贝兰)
上一篇:生活中应如何预防颈动脉狭窄